3、 此文作于20世纪20年代,背景是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冲突。 文中郭沫若先生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马克思来到中国并走进文庙与孔子对话的场景,暗示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主要是儒家大同理想社会有大义相通。

2、 七、新文化运动时期 1.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 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2. 1916年: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黎元洪继任总统。

1、 它的“新”是针对中国封建旧文化而言,绝不是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它的“新”是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4、 之后是新文化运动。 之后的革命事件有八次,分别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伐战争1926年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点赞 (6421) 收藏 (6421)